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男女啪啪做爰高潮全过长,欧美午夜特黄AAAAAA片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網(wǎng) > 文章中心 > 創(chuàng)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學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徐世愛,男,1966年出生,湖北省孝感市人,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博士,浦江學者,F(xiàn)任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分子物理教研室主任、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碩士點導師組組長、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授、工程教育學系副系主任、理工優(yōu)秀生部常務(wù)副主任;擔任卡塔爾國家研究基金會海外評委、民盟上海市委高教委員會委員、《工程塑料應(yīng)用》編委、《應(yīng)用物理》編委,以及多種國內(nèi)外核心期刊審稿人。

教育及工作經(jīng)歷:

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系應(yīng)用化學專業(yè),本科。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長春,吉林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化學專業(yè),碩士。

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上海,復(fù)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yè), 博士。

1993年10月至1993年12月:北京,中國科學院北京化學所,高分子物理開放實驗室。

1994年8月至1996年3月: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講師。

1996年3月至1997年3月:香港,香港城市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系,博士后研究。

1997年4月至1997年12月:香港,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后研究。

1997年12月至1999年1月: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

1999年1月至1999年7月:香港,香港城市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系,裘氏基金會訪問學者。

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

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香港,香港城市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系,研究員。

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高分子物理教研室主任。

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高分子物理與化學”碩士點導師組組長,高分子物理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精品課程《高分子物理》責任教授和課程負責人,教務(wù)處副處長,理工優(yōu)秀生部常務(wù)副主任。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航空、機械和機電一體化工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2009年9月至今: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任職:

1.《工程塑料應(yīng)用》編委。

2.《應(yīng)用物理》編委。

3.民盟上海市委高教委員會委員。

4.卡塔爾國家研究基金會海外評委。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本科生:《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科學實驗》、《橋牌入門》等課程。

碩士生:《高分子合金》。

培養(yǎng)研究生情況:

共培養(yǎng)研究生16名,目前在讀研究生8名。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高分子合金、納米/聚合物復(fù)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纖維和生物質(zhì)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完成項目情況:

1. “七五”攻關(guān)項目:“PC/PET”塑料合金的研制工作,1988-1991,參與。

2. “八五”攻關(guān)項目:“PS/PE”塑料合金的主要研究工作。1991-1994,主要研究人員。

3. 天然保健藥物“蟲尋 之寶”1999-2000,參與。

4. 中藥提取用殼聚糖絮凝劑“聚凝凈”的部分研制工作,1999-2000,參與。

5. 上海市科技興農(nóng)重點攻關(guān)項目“安全高效蔬菜種衣劑的研制與開發(fā)”2000,主持。

6. 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納米/聚合物復(fù)合材料的制備及光電性能研究”;2002,主持。

7. 上海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guān)項目“反應(yīng)擠出超韌性工程塑料的開發(fā)”的研究工作;2002,負責人之一。

8. 國家教委留學回國人員基金“納米/聚合物復(fù)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表征”2003,負責人。

9. 國家863計劃“高性能阻尼材料的基礎(chǔ)研究及應(yīng)用開發(fā)”2003,參與。

10. 自然科學基金“炭黑結(jié)構(gòu)碎片及其低溫自組裝形成新型碳材料的研究”2005,參與。

在研項目情況: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橡膠/環(huán)氧樹脂體系Salami結(jié)構(gòu)的形成及其斷裂破壞行為的研究,2010.01-2013.12,項目負責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納米炭黑復(fù)合粒子填充法制備柔韌性透明導電薄膜的基礎(chǔ)研究,2008.01-2012.12,主要參與人。

3.上海杜耳化工有限公司:曼尼基反應(yīng)中甲醛無水化技術(shù),2010.03-2013.02,項目負責人。

4.連云港德立信電子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相關(guān)材料的研究與開發(fā),2010.03-2013.02,項目負責人。

教學成果:

1. 《高分子物理》評為上海市精品課程、上海市全英文示范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課程。

2. 《高分子科學實驗》評為校精品課程、上海市重點課程和上海市精品課程。

發(fā)明專利:

1.徐世愛,賀明,施慶峰,“鄰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預(yù)聚物的超聲波分離法”,申請?zhí)枺?00510110947.9,公開號:CN1800227(公開日期:2006-07-12)。

2.徐立球,徐世愛,王威威,“一種電池防爆裝置”,申請?zhí)枺?00610041454.9(申請日期:2006-09-04),公開號:CN 1917254A(公開日期:2007-02-21)。

3.徐世愛,施慶峰,賀明,陳凱敏,余啟斯,吳馳飛,“單組分固態(tài)環(huán)氧乙烯基樹脂”,申請?zhí)枺?00610118975.X(申請日期:2006-12-01)。公開號:CN 1962712A(公開日期:2007-05-16)。授權(quán)號:CN 100497431C(授權(quán)公告日:2009-06-10)。

論文專著:


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4部。

出版專著:

1.《高分子科學實驗》 韓哲文 李欣欣 莊啟昕 徐世愛 張德震 郭衛(wèi)紅 唐頌超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年2月

2.《高分子物理習題集》 徐世愛 張德震 余若冰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7年7月

3.《高分子科學基礎(chǔ)》 韓哲文 徐世愛 莊啟昕 張德震等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審稿中

4.《高分子的結(jié)構(gòu)與性能》 董炎明 吳平平 徐世愛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印刷中

發(fā)表英文論文:

1. Ma Rong-Tang, Xu Shi-Ai, Kou Xi-Chun, Li Ji-Gen and Yin Ming-Dong, "Melt Rheology Of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Blends", i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Rhe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XI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Rheology, Brussels, Belgium, August 17-21, 1992, Volume 1, P432. (1992年8月).

2. Shi-Ai Xu, Ming Jiang, Jing-Shu Shen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Multicomponent Polymer System ", First East-Asian Polymer Conference (EAPAC-1), Shanghai, China, Oct. 11-15, Preprints, P84,1995. (1195年10月)

3. Shi-Ai Xu, Ming Jiang, Jing-Shu Shen, " Morphology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Polystyrene/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Blends Studied By TEM", Polymer Journal, Vol.27 (No.6), 607-613(1995).

4. Shi-Ai Xu, Ming Jiang, Jing-Shu Shen, "Effect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trix on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lymer Blends ", Polymer Journal, Vol.28 (No.3), 226-231(1995).

5. Sie-Chun Tjong, Shi-Ai Xu,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Calcium Carbonate–filled β-Crystalline Phase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 Polymer International, Vol.44, 95-103(1997).

6. Sie-Chun Tjong, Shi-Ai Xu, "Toughening Blends of Polycarbonate with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Plastics, Rubber and Composite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Vol.26 (No.4), 184-191(1997).

7. Shi-Ai Xu, Sie-Chun Tjong, "Tensil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blends of Polycarbonate with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Vol.34(No.8), 1143-1149(1998).

8. Sie-Chun Tjong, Shi-Ai Xu, " Impact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SEBS Copolymer Compatibilized PS/HDPE Blend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68, 1099-1108(1998).

9. Shi-Ai Xu, Ching-Ming Chan: "Polystyrene /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Blends Compatibilized by a Tri - Block Copolymer: I.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 Polymer Journal, Vol.30(No.7), 552-558(1998).

10. Shi-Ai Xu, Ching-Ming Chan, "Polystyrene /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Blends Compatibilized by Tri - Block Copolymer II. Toughening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 Polymer Journal, Vol.30(No.9), 691-696(1998).

11. Shi-Ai Xu, Jing-Wei Xie, Ming Jiang, "Morphology and Deformation of Compatibilized Polystyrene/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Blends", Polymer International, Vol. 48, 1121-1128(1999).

12. Shi-Ai Xu, Lei Zhu, Jing-Wei Xie, Ming Jiang, "Melt Rheology of Compatibilized Polystyrene/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Blends", Polymer International, Vol. 48, 1113-1120(1999).

13. Shi-Ai Xu, S. C. Tjong , "De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Polystyrene /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Blends Compatibilized by a tri-block copolymer",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77(No.9), 2024-2033(2000).

14. Shi-Ai Xu, S. C. Tjong , "Effect of Compatibilizer Content o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 Polystyrene Blends", Polymer Journal, Vol.32( No.3), 208-214(2000).

15. Sie Chin Tjong , Shi-Ai Xu, "Work of Fracture of Polystyren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Blends Compatibilized by a Tri-block Copolymer",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77(No.9), 2074-2081(2000).

16. Sie Chun Tjong , Shi-Ai Xu, "Ternary polymer composites: PA6,6/ maleated SEBS/glass bead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81(No.13),3231-3237(2001).

17. Sie Chin Tjong , Shi-Ai Xu, Robert Kwok Yu Li and Yiu Wing Mai,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Glass Fiber/Maleated SEBS/PP Hybrid Composit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86, 1303-1311(2002).

18. Sie Chin Tjong , Shi-Ai Xu, Robert Kwok Yu Li and Yiu Wing Mai,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Glass Fiber/Maleated styrene-ethylene-butylene-styrene/polypropylene Hybrid Composite", Polymer International, Vol.51, 1248-1255(2002).

19. Sie Chin Tjong , Shi-Ai Xu, Robert Kwok Yu Li and Yiu Wing Mai,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fracture toughness evalu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compatibilized short glass fiber/SEBS/polypropylene hybrids composites",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62, 831-840(2002).

20. Sie Chin Tjong , Shi-Ai Xu, Robert Kwok Yu Li and Yiu Wing Mai, "Short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amide 6,6 composites toughened with maleated SEBS",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62, 2017-2027(2002).

21. Sie Chin Tjong , Shi-Ai Xu and Yiu Wing Mai, "Impact Specific Essential Work of Fracture of Maleic Anhydride-Compatibilized Polypropylene/Elastomer Blends and Their Composites", Journal of Po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Vol.40, 1881-1892 (2002) .

22. Sie Chin Tjong , Shi-Ai Xu, Robert Kwok Yu Li and Yiu Wing Mai, "Tensil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Polypropylene/Elastomer Blends Reinforced with Short Glass Fiber",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87, 441-451(2003).

23. Sie Chin Tjong , Shi-Ai Xu, and Yiu Wing Mai, "Tensil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lyamide 6,6/SEBS-g-MA Blend and its Hybrid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Short Glass Fiber" , 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Vol.38, 207-215(2003).

24. Sie Chin Tjong , Shi-Ai Xu, and Yiu Wing Mai, "Impact Fracture Toughness of Short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amide 6,6 Hybrid Composites Containing Elastomer Particles Using Essential Work of Frcture Concept", Materials Science & Engneering, Part A, Vol.347, 338-345(2003).

25. S.C.Tjong, S.A.Xu and Y.W.Mai, "Process-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in Ternary Short Glass Fiber/Elastomer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88, 1384-1392 (2003).

26. Sie-Chin Tjong, Shi-Ai Xu, Yiu-Wing Mai, "Drop Weight Impact and Work of Fracture of Short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Toughened with Elastomer", Polymer Composites, Vol. 24(No.3) , 437-447(2003).

27. Sie-Chin Tjong, Shi-Ai Xu,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 and Liguid Crystalline Polymer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Hybrid Composites Toughened with Elastomer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94, 1539-1546(2004).

28. S.A. Xu,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lastomer Toughened Polypropylene Hybrid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Glass Fiber and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Proceedings of 21st Cent. High Performance Green Polymer-Polymer Alloys, Blends and Composites, P43, July 20-21, 2005, Shanghai, China.(JUL 2005).

29. Li Cong, Xu Shi-Ai, Xiao Fang-Yi, Wu Chi-Fei,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hlorinated butyl rubber blends",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Vol.42 (No.10), 2507-2514 (OCT 2006).

30. Qiuying Li, Xiliang Zhang, Guozhang Wu, Shiai Xu, Chifei Wu, "Sonochemical preparation of carbon nanosheet from carbon black", Ultrasoincs Sonochemistry, Vol.14, 225-228(2007) .

31. Xianhui Li, Weihong Guo, Qilin Zhou, Shiai Xu, Chifei Wu,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oly(ethylene terphthalate)/grafted carbon black composite", Polymer Bulletin, Vol.59 (No.5), 685-697 (DEC 2007).

32. Zhao Dandan, Liu Xilong, Shi Qingfeng, Yu Ruobing, Xu Shiai, Wu Chifei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sites based Glass Fibers with Polymaniline via in-situ Polymerization",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 Voulme II, P603-605, Shanghai, China, Oct. 15-17 (OCT 2007).

33. Yu Ruobing, Huang Ren, Shi Qingfeng, Chen Kaimin, Xu Shiai,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Relaxation Processes of CB/HDPE Composites",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 Voulme I, 277-278, Shanghai, China, Oct. 15-17. (OCT 2007).

34. Shi-Ai Xu, Ming He, Qing-Feng Shi, Guo-Cheng Jin, Jun-Qi Yao, Ruo-Bing Yu, Chi-Fei Wu, "Effect of ultrasonic separa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diallyl phthalate prepolymer", Ultrasoincs Sonochemistry, Vol.15 (No.4), 364-369 (2008).

35. Xiaodong Mao, Shiai Xu, Chifei Wu,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PDM Rubber Blends", Polym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47, 209-214(2008).

36. Yao Zhang, Wei Han, Wei Liu, Shi-Ai Xu, Chi-Fei Wu,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mamide 66/Organo-Vermiculite Nanocomposites",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B: Physics, Vol.47, 532-543(2008).

37. Q.F. Shi, J.Y. Gao, D.D. Zhao, S.A. Xu, "Synergism effect between modified carbon black and organic UV absorber in polymer matrix for UV prote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116, 2566–2572 (2010). (IF=1.178)

38. Cai TQ (Cai, Tianqi), Zhou Y (Zhou, Yi), Wang EG (Wang, Ergang), Hellstrom S (Hellstrom, Stefan), Zhang FL (Zhang, Fengling), Xu SA (Xu, Shiai), Inganas O (Inganas, Olle), Andersson MR (Andersson, Mats R.), "Low bandgap polymers synthesized by FeCol(3)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Vol.94(No.7), 1275-1281 (July 2010).

39. Q.F. Shi, D.D. Zhao, S.A. Xu, "Synergistic effect of modified carbon black and organic UV absorber on anti- ultraviolet aging in AB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submitted.

發(fā)表中文論文:

1. 徐世愛,江明,沈靜妹:“ PS/LDPE共混體系相結(jié)構(gòu)的TEM研究”,《高等學;瘜W學報》,第16卷 (第2期), 315-316(1995)。

2. 徐世愛,江明,沈靜妹:“ PS/LDPE共混體系形變機理的TEM研究”,《高等學;瘜W學報》,第16卷 (第3期), 489-490(1995)。

3. 徐世愛,金鑫榮,張文清,“海洋生物資源甲殼素高值化的開發(fā)與研究”,《世紀之交的海洋高新技術(shù)發(fā)展探討 99海洋高新技術(sh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p198~207。國家高新技術(shù)海洋領(lǐng)域辦公室編,北京,2000年1月16日-18日 (2000年1月)。

4. 賀明,施慶峰,金國呈,姚俊琦,余若冰,田小慧,徐世愛,“超聲波分離對鄰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預(yù)聚物性能的影響”,《中國材料科技與設(shè)備》,第2卷(第6期),58-60(2005)。

5. 姚俊琦,余若冰,徐世愛,金國呈,趙丹丹,施慶鋒,“原位聚合尼龍6/蒙脫土納米復(fù)合材料的結(jié)晶行為”,《2006年上海納米科技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p439-440,2006年5月17日-18日,上海(2006年5月)。

6. 金國呈;姚俊琦;施慶鋒;賀文瀟;徐世愛;吳馳飛,“環(huán)氧樹脂/蒙脫土納米復(fù)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表征”,《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第32卷(第12期),1422-1426(2006)。

7. 羅洗禮,田曉慧,李琛燕,林嘉平,陳濤,徐世愛,“η6-苊烯三羰基鉻配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gòu)及光譜性質(zhì)研究”。《高等學;瘜W學報》,第25卷(第8期),1395-1399(2004)。

8. 楊科大,徐世愛,“最大熵原理推導自由結(jié)合鏈末端距的徑向分布函數(shù)”,《高分子通報》,No.4 P62-64(2008)。

9. 姚俊琦,金國呈,陳凱敏,蔡天琪,徐世愛,吳馳飛,“原位聚合尼龍6/蒙脫土納米復(fù)合材料的結(jié)晶行為”,《中國材料科技與設(shè)備》,第5卷(第2期),61-66(2008)。

10. 趙丹丹,王林,陳凱敏,徐世愛,吳馳飛,劉濤,趙玲,“超臨界條件制備有機小分子接枝納米炭黑及其對橡膠的補強作用”,《特種橡膠制品》,第30卷(第2期),51-55(2009)。

11. 施慶鋒,余啟斯,余若冰,徐世愛,吳馳飛,“改性炭黑與有機紫外吸收劑復(fù)配對SBS紫外吸收性能的影響”,《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第35卷(第1期),51-56(2009年2月)。宋超,劉勝平,徐世愛,“硼改性酚醛樹脂固化反應(yīng)動力學研究”,《玻璃鋼/復(fù)合材料》,第6期,45-47 (2010年11月)。

12. 宋超,劉勝平,徐世愛,“硼改性酚醛樹脂的結(jié)構(gòu)和耐熱性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已接受。

13. 徐世愛,余若冰,林嘉平,張德震,“高分子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化工高等教育》,第23卷(第3期,總第89期),59-61(2006-06-30出版)。

14. 徐世愛,余若冰,林嘉平,張德震,“高分子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教育研究》,總第106期(2007年第1期),1-2(2007年3月31日出版)。

15. 徐世愛,余若冰,“在高分子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育研究》,總第109期(2007年第4期,總第109期),4-6(2007年12月31日出版)。

16. 徐世愛,余若冰,“在高分子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化工高等教育》,第24卷(第6期,總第98期),4-6(2007-12-31出版)。

17. 徐世愛,劉田,“理工優(yōu)秀生部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中國人才研究會、超常人才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海峽兩岸超常人才教育研討會論文集》,p157-161,2006年12月1-4日,廣東深圳。

18. 徐世愛,“從體制入手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紀念民盟上海組織成立六十周年-自主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p18~20,2006年9月,民盟上海市委員會出版。

榮譽獎勵:


1. 2000年:華東理工大學-本科課堂教學優(yōu)秀獎

2. 2003年:華東理工大學-“優(yōu)秀班導師”稱號

3. 2004年:華東理工大學-“最具人格魅力”十佳教師

4. 2004年:寶鋼教育獎

5. 2005年:華東理工大學-本科課堂教學優(yōu)秀教師

6. 2005年:華東理工大學工會-師恩、師愛、師情征文比賽優(yōu)勝獎

7. 2006年:獲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材料學院青年教師課堂教學風采獎”

8. 2006年:華東理工大學“青年教師授課風采大賽”三十佳

9. 2006年:華東理工大學“青年教師授課風采大賽”最佳教學風采獎。

10. 2006年:被評為“民盟華東理工大學先進個人”(民盟華東理工大學委員會)

11. 2007年:華東理工大學育英獎一等獎(華東理工大學)

12. 2008年:華東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13. 2010年: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yōu)秀指導教師

14. 2010年: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研究生課程優(yōu)秀任課教師

媒體報道:


不惑之年 實在人生——記寶鋼教育獎獲得者徐世愛教授

徐世愛,六十年代生人,去年我校三位寶鋼教育獎獲得者中最年輕的一位。他不像殷錫鳴老師一樣受到過“背負青天,腳踩黃土,在農(nóng)村廣闊天地里辛勤耕作”的洗禮,也不像史濟斌老師一樣親歷過“無書可讀的無奈和有書不能好好讀的尷尬”,但他有著40年來對人生目標的執(zhí)著追求和10多年來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緣于這份執(zhí)著和熱愛,徐世愛忙并快樂著,以勤奮使自己在不惑之年就領(lǐng)略了生命的實在和精彩。

“考大學,是我五年級就定下的目標”

1966年出生于湖北的徐世愛,是父母的寶貝疙瘩。名中有“愛”,足見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墒,這個寶貝小時侯可沒讓父母少操心。9歲以前,他時常背著書包出門,中途就走岔了道;放學回家,常常是書包被甩進了家門,人卻一溜煙跑了。他沒心思讀書,經(jīng)常逃學,是當?shù)剡h近聞名的“問題”孩子。三年級那年,他終因成績過不了關(guān)而成了一名留級生。

為了給孩子保留幾分“面子”,父母幫他轉(zhuǎn)了學。學習生活在新的環(huán)境中,徐世愛因一位恩師——徐興國老師的循循善誘和不斷鼓勵而對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從四年級開始,學習成績就開始直線上升,進了中學,成績排名一直處于年級前3名。

考大學是徐世愛11歲時就立下的志向。徐老師至今還記得,自己上五年級那年,國家恢復(fù)了高考,當時父親對高考的詮釋和他買回的一套高考復(fù)習資料對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也成了他40年來的深刻記憶,因為從那時起,“我要考大學”就成了他鐵定的學習目標。

“讀好書,是我十幾年樂此不疲的動力”

有了目標,學習自然就有了動力,于是從一所重點中學考入大學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從華中科技大學到吉林大學,再到復(fù)旦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徐世愛順利完成了從大學本科到碩士、博士、博士后的讀書之旅,十二三年一路走來,他深感“目標”、“毅力”、“恩師”的重要。

走進大學校門,徐老師的目標很單純,就是要讀好書,不做任何不該做的事。雖然他內(nèi)心深處也曾經(jīng)歷過高考發(fā)揮不好致使高考分數(shù)怕人提及的折磨,經(jīng)歷過初入大學全力以赴換回的班級第10名的不理想成績的打擊,但是善于反省、善于思考、善于總結(jié)規(guī)劃等諸多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使他很快就從逆境中走了出來,尤其是當時班主任何崇光老師對他的鼓勵和賞識給了他無窮的動力和自信,學習很快就成為了他的最大樂趣。天資聰穎的他還是個有毅力,自理能力極強的人,他能把學習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為了保證學習精力充沛,每天一定量的體育鍛煉他從不間斷,無論寒冬還是酷暑,出現(xiàn)偌大的操場上只見到他一個人的身影的事并非偶然;為了彌補理工科學生對人文知識的缺失,他專門安排一個暑假,找來歷史、地理等書籍進行一番惡補……在這塊學習園地里,他勤奮地耕耘著,也快樂地收獲著,十幾年來樂此不疲。他說:“做事只要有目標,疲倦之時不輕言放棄,就一定能做成!

學有所成,恩師難忘。采訪中,徐老師一再表示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一路能順利走來完全得益于每個階段都有恩師相助。他說,讓他找到學習樂趣的小學老師徐興國,為他指點考研迷津的本科論文指導老師向前,對他像對自己孩子一樣的碩士生導師馬榮堂,嚴格且學識淵博的博士生導師江明,以及工作以后我校材料學院的周達飛、李玉琪、林嘉平、陳麒、韓哲文、吳馳飛等老師乃至現(xiàn)在的同事童之敏都是他永遠心存感激的人。他常想,一個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無論能走多遠,都應(yīng)該始終懷著感恩的心情,他應(yīng)該感激給予他知識和教他做人的老師,感激所有曾經(jīng)幫助和指點過他的人,感激母校對他的教育和培養(yǎng)……。

“上好課,是我對自己底線的要求”

1994年,徐世愛從復(fù)旦大學高分子系化學與物理專業(yè)獲得博士學位后來到我校工作,承擔起了繁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任務(wù)!陡叻肿游锢怼肥切炖蠋煹囊婚T主講課程,為上好這門課,徐老師親自編寫了一本厚厚的講義——一本凝聚著他諸多心血,并在教學中不斷得以充實和完善的講義。有了這本“寶典”,徐老師走上講臺更多了幾分自信,課也更多了幾分魅力,學生說:“徐老師的課沒有過多生動的語言,但聽完課,整節(jié)課的內(nèi)容總能讓人感覺一清二楚,這一點不知徐老師是怎么做到的?”

其中的奧妙學生不明白,但徐老師心里很清楚,那是他上課前精心備課的結(jié)果。在徐老師看來,“認真?zhèn)湔n,給學生上好每一堂課”應(yīng)該是教師對自己底線的要求!耙婚T課無論上過多少遍,但每一堂課于我都是新的”,徐老師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即使是選修課、實驗課,他都精心準備,同樣對待。多年來,徐老師就是以這種對教育事業(yè)的高度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投入教學的,使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學生、專家的認可,在2000年獲得了本科課堂教學優(yōu)秀獎。

“帶學生,是對我人格和學識的檢驗”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徐老師在出色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wù)的同時,還是學生的良師和益友。理優(yōu)014班的賀明同學是從大三開始跟了徐老師做實驗的,至今對徐老師的幫助還念念不忘。他說:“初進實驗室,徐老師就要求他的2名研究生要手把手地把他們幾個本科生帶出來;到了寒假,徐老師就親自帶我們在實驗室里操作,有針對性地查閱資料;到了大四,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在實驗室里做實驗了。兩年中,我跟著徐老師學到的東西太多了,徐老師說過的‘你們跟了我,我就要讓你們實實在在地學點東西’、‘從我實驗室出去的學生,即使不能做到最好,也絕對不能差’等話語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心生感動!

在實驗室,徐世愛是位嚴師,他力求把十幾年前得益于復(fù)旦大學博導江明教授的教誨所養(yǎng)成的良好實驗習慣一點一滴地傳授給學生。走出實驗室,徐老師對學生的關(guān)心又總能讓他們感到親人般的溫暖。賀明是今年徐老師極力推薦讀研的學生中的一個,他像其他學生一樣體會到了徐老師的真誠,徐老師不僅為他寫了推薦信,還主動聯(lián)系,親自帶他去見導師。賀明說,“整個過程中,徐老師為我想到做到了一切連我都沒想到的事情!

徐老師深知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其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準則對學生產(chǎn)生的潛移默化作用的巨大,他說他會不斷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學識和人格對學生言傳身教。工作中,徐老師“把鐘表總是撥快10分鐘”、“每晚10點離開實驗室”等秘密在學生中已傳為佳話,他在學生面前很具親和力,他以自己的勤奮、嚴謹、真誠、正直等品質(zhì)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和尊重,學生譽他為“最具人格魅力的十佳教師”。

“凡事要么不做,做了就要盡全力做好!睒闼氐脑捳Z折射出的是徐老師實在做人、實在做事的品格。從上學期開始,他出任理優(yōu)部常務(wù)副主任,原來在材料學院肩負的教學、科研、管理、育人等工作一樣也沒有少。要在多條軌道上疾行,徐老師比以前顯得更加繁忙,不過他無怨無悔,他感謝生活和工作讓他在不惑之年擁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生。

文章來源:《共青團華東理工大學委員會網(wǎng)站》2005-10-20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名稱:科技創(chuàng)新網(wǎng)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